標籤: 軍事
赴民辦高校支教支研我省面向全國招募銀齡教師
記者日前從省教育廳瞭解到,我省即日起面向全國公開招募高校退休教師參與支持我省民辦高校教育工作,報名時間截止於4月26日。
本次招募爲遴選一批高校優秀退休教師,面向我省民辦高校開展支教、支研。鼓勵支持銀齡教師投身我省民辦高校,投身行業、產業、企業急需的緊缺專業,幫助民辦高校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
申請教師應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一線教學科研經驗豐富。申請線下開展支教支研的高校銀齡教師年齡一般在 75(含)歲以下,開展線上支教支研的高校銀齡教師年齡可適當放寬。
據悉,招募的銀齡教師以課程教學、教學指導、課題研究、團隊建設指導爲主,短期授課、遠程教育、同步課堂、學術講座(報告)等爲輔,採取傳、幫、帶的方式,指導受援學校教師做好教學和科研工作。鼓勵民辦高校探索推行“導師制”,由高素質銀齡教師擔任青年教師導師,發揮師承效應,形成學科和專業梯隊,打造“銀齡智庫”。長期銀齡教師,支援服務時間原則上不少於1學年,可根據受援學校的教育教學及管理需求,靈活開展支持工作。鼓勵考覈合格的銀齡教師持續開展支援服務。短期和遠程支援銀齡教師,按照“突出實效、形式多樣、時間靈活”的原則,根據受援學校需求,認真做好支教、支研工作。
民辦高校自籌經費,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爲銀齡教師提供必要的教學科研設備和生活條件,做好日常服務工作,落實相關待遇保障。由各民辦學校制定民辦教育銀齡教師補助標準,按照聘用合同的約定,足額、及時發放各類酬勞,併爲銀齡教師提供必要的崗前培訓費、交通差旅費、意外保險費、商業醫療保險費、採暖費等保障性經費。
銀齡教師援助期間人事關係、現享有的退休待遇不變。銀齡教師援助期間因病因傷產生醫療費用,按本人醫療關係和有關規定辦理;受援學校可通過商業醫療保險、校內醫療互助基金等多種方式靈活提供補充支持。
有意願教師點擊https://www.wjx.cn/vm/rzrxYzx.aspx或掃描報名二維碼進行基本信息填報。報名時間截止於4月26日。省教育廳將各申請教師基本信息和聯繫方式推送我省民辦高校,由各民辦高校組織資格審覈並結合學校實際聯繫洽談合作事宜,組織簽訂協議。通過審覈並簽訂協議的教師於2024年秋季學期到崗開展工作。
我省民辦高校爲蘭州工商學院、蘭州博文科技學院、蘭州信息科技學院、蘭州外語職業學院、蘭州科技職業學院、白銀希望職業技術學院。
省教育廳諮詢電話:0931-8736596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鵬偉
責任編輯:馬和相
來源: 蘭州晚報
霸凌的另一種解方「修復式正義」-橄欖枝中心林育聖相信對談的力量
霸凌的另一種解方「修復式正義」-橄欖枝中心林育聖相信對談的力量
橄欖枝中心主持人林育聖推動「修復式正義」。 圖/張皓婷攝影
在教學現場,霸凌事件時有所聞,2012年頒佈的《校園霸凌防制準則》雖扮演防守校園霸凌問題的最後一道防線,盼透過事發後的調查機制與輔導,解決霸凌者與受凌者之間的衝突,不過一味懲罰恐怕無法解決問題,更遑論培養孩子處理人際衝突的能力,有些家長甚至將調查程序視爲司法攻防的前哨站。因此近年在校園裡,開始出現一套名爲「修復式正義」的對策,爲霸凌問題帶來新的解方。
韓韶禧發揮「最美小三」演技 包緊緊詮釋新款鞋履、袋包 極致性感氛圍拉滿!
將修復式正義引進校園 透過對話解決人際衝突
推廣修復式正義的「橄欖枝中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自2013年成立以來,將和平、尊重、關係修復作爲核心理念,希望透過修復式對話,教導孩子面對人際關係裡的矛盾與爭執,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
橄欖枝中心計劃主持人、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林育聖直言,「學生有犯錯的權利,而我們期待的是更貼近教育本質的人際衝突方式。」因此,橄欖枝中心希望將犯罪學中解決衝突的修復式實踐引進校園,提供解決霸凌問題的另一個管道。
林育聖自2009年偶然接下一件校園霸凌事件的研究案後,自此與霸凌專家的身分密不可分。長年研究霸凌議題的他認爲,在談論霸凌前,應先回過頭清楚定義何謂霸凌,才能對症下藥。
有別於偏差行爲或校園暴力,霸凌來自同儕互動過程中產生的權力地位不對等,導致弱勢的一方長期受到強勢方欺凌,而修復式正義要處理的正是當中欺壓弱勢的那股團體動力,並引導雙方達成和解。
將修復式正義引進校園 透過對話解決人際衝突。 圖/張皓婷攝影
與霸凌、調解不一樣 孩子纔是修復會議的主角
不過學校既已納入輔導諮商資源,未來也可能導入調解機制,爲何還需要修復式正義?林育聖解釋,輔導、諮商通常是輔導老師與事件其中一方學生單獨進行;調解藉由調解委員向兩造協調,希望雙方各退一步達到平衡。
至於強調修復式正義的「修復會議」,則是由老師或社工擔任會議主持人,林育聖強調,「在會議中,孩子是主角、老師是配角,老師既不仲裁也不指導,只負責確保學生雙方能安全進行對話。」
所謂安全的空間,就是霸凌者與受凌者得以在平等的位置進行對話,老師將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自己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同時讓放心不下的家長看見孩子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飼主大掃除驚見「喵皇乘車出巡」?貓咪坐掃地機器人兜風 3大傻眼理由一次看
與霸凌、調解不一樣,孩子纔是修復會議的主角。 圖/張皓婷攝影
修復會議真的有效嗎?有時會前會就能看見改變
而修復會議並非強硬要求霸凌者與受凌者坐下來對話,林育聖解釋,修復會議開始前,會先與孩子約談,做會前評估,掌握事件發展、讓孩子們理解修復會議的目的之餘,也確保孩子們認知到衝突已發生、承認事實,且有動機想要改善情況,若有學生仍無法平復情緒,則會先轉介做輔導諮商。
在林育聖過往接觸的案例中,就有孩子遭霸凌影響心理狀態,多次進出學校輔導室,尋求諮商協助,但修復會議結束後,竟再也沒有諮商需求,同學之間也更懂得拿捏人際互動的界線。
也有國中老師在修復會議上發現,青少年會將自己在會議中許下的承諾,化爲實際行動,並非隨口說說。老師們認爲,關鍵在青春期的孩子很在乎面子,如果違背諾言,會讓他們會感到丟臉,因此當大人不施加壓力,由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法,他們就會有更高的機會改變行爲。林育聖解釋,這與心理學的過度辯證效果類似,去除外在壓力後,反而更容易產生內在動機,更願意去做某件事。
至於修復會議進行的次數多寡,取決於事件的複雜程度,若遇上盤根錯節的問題,便需要進行多次會議。林育聖透露,其實有時候光是進行會前會,就足以引導孩子思考,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爲緊張的人際關係帶來正向改變。
外界總盼「壞人」受罰 強調「應報」恐引起反效果
林育聖也坦言,修復會議實際執行過程中仍碰上3大阻礙。首先在單一衝突事件中,老師須花費比以往更多時間與學生溝通,工作負荷量增加;其次是要避免學生產生「犯錯沒關係,只要開修復會議就好」的思維;最後則是難以撼動社會大衆期待霸凌者要接受懲罰的「應報」觀念。
林育聖表示,過去曾有人主張加強學生的法治教育,讓學生理解霸凌行爲觸犯哪些法律規範,以及可能揹負的刑責;或者將霸凌紀錄放進學生的學習歷程中,做爲未來升學的評估之一。但早在2000年初期,國外研究就已證實,只靠懲處或隔離政策無法解決校園問題,還可能引起反效果 。
在霸凌審議會議上,林育聖就曾親眼見識適得其反的案例,一名霸凌者的家長因無法接受孩子留下霸凌紀錄,在會議中憤慨表示,孩子的行爲雖有道德瑕疵,但又不犯法,直呼無法接受學校給孩子羅織罪名。沒想到強調法治的結果,竟是讓某些人認爲只要不觸犯校規或法律就不要緊。
這意味着臺灣的教育體制在處理校園問題時,仍在意事後懲處,急着抓出事件中的「好人」與「壞人」,還要確保所有「壞人」都得到應有的教訓,藉此讓孩子心生畏懼,不敢欺負同儕。對此,林育聖強調,既然修復會議能有效解決霸凌造成的人際衝突,那麼懲處或記過等懲處就並非必要。
外界總盼「壞人」受罰 強調「應報」恐引起反效果。 圖/張皓婷攝影
修復式正義難取代應報 橄欖枝中心持續推廣交流
林育聖解釋,懲罰背後隱含的真正目的,其實不是嚇阻孩子的偏差行爲,「而是藉此讓其他沒有偏差行爲的小孩覺得世界是公平的。」最理想的狀態是將「應報」懸置在一旁,非必要不使用。不過他也認爲,臺灣校園目前仍難以將修復式正義完全取代應報正義,「現在是一個轉向或並行的狀態。」
不過身爲修復式正義的倡議者,橄欖枝中心過去10年依然不間斷舉辦各式工作坊,提供學習資源,協助教師們將修復會議的概念與操作方式帶回校園,甚至與韓國「修復式正義協會」跨國交流,借鏡韓國民間自主發動、由下而上的修復式生活教育。
林育聖也提醒「人生沒有唯一正解」,修復會議固然提供校園霸凌另一個解決途徑,但老師們在處理事件的過程中,如果找到其他更適合且有效處理衝突的方式,也不一定非舉行修復會議不可。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理論觀察 【理響中國】推進紅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大思政課”建設
理論觀察 【理響中國】推進紅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大思政課”建設
(原標題:理論觀察 【理響中國】推進紅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大思政課”建設)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創造、積累的先進文化,蘊涵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爲高校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提供生動課堂、鮮活教材和精神滋養,是高校“大思政課”建設的優質資源。“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着文件宣讀,沒有生命、乾巴巴的。紅色文化的有效融入,能夠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對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多方聯動,在建立“大格局”中有效融入。紅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大思政課”,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工作協同,完善實施保障,形成主體的聯動、課程的配合、資源的聚集、時空的延展和效果的合力。其一,要加強組織領導,高校黨委應將運用紅色文化資源加強“大思政課”建設納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納入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年度重點任務安排和意識形態工作計劃及課程建設計劃,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教務部門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學院職責明確、全體師生共同參與的工作大格局,定期專題研究部署,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舉措,落實工作要求。其二,應推動資源共建共享,高校和紅色場館、革命遺址之間應建立協同聯動工作機制,促進資源共建、信息共享,將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爲高校“大思政課”資源優勢。同時,各高校之間進行交流互鑑,共享紅色資源教學案例、數據庫、多媒體資料包等教學資源。其三,要強化考覈評價,進行效果評估是提升高校“大思政課”建設質效的必要舉措,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要將紅色資源與高校“大思政課”融合程度作爲思政課建設評價、教學科研成果評選、高質量發展考覈的重要內容,地方各級文化主管單位要將紅色場館服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納入紀念館、博物館定級、運行評估和績效考覈質量評價體系,通過多元科學評估,持續推動紅色資源賦能高校“大思政課”建設。此外,要落實各項經費保障,加大紅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課”建設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設立專項建設資金,保障此項工作可持續推進。
平臺搭建,在建好“大資源”中有效融入。高校要通過多維拓展紅色文化資源開發主體,持續提升紅色文化育人資源的供給能力,爲“大思政課”建設提供充足的資源供給。其一,建立紅色教育基地。紅色教育基地能夠生動地展現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歷史,高校要與地方革命歷史博物館、紀念館、革命遺址、烈士陵園、革命烈士故居等開展聯學共建,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挖掘地方紅色教育基地資源,常態化利用紅色場所陣地,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新時代文明實踐、尋訪革命舊址等活動,引導大學生在紅色考察和體驗中感受紅色文化,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長成才。其二,要深化紅色文化研究。將系列紅色研究成果轉化爲可利用的優質教育資源,直接運用於學校人才培養和教學實踐,成爲學校開展紅色文化育人的智力支撐。通過學術交流、田野考察、實地調查、成果彙報等多種途徑,源源不斷地爲紅色文化育人提供養料,不斷反哺紅色文化育人實踐,要在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同時,把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教育體系,創新紅色文化內涵,不斷增強育人針對性和實效性,讓紅色文化成爲助力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精神滋養。其三,建好數字資源,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智能化大數據處理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匯聚展示、數字管理、高效應用和共建共享,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和時代感。
協同育人,在建設“大課堂”中有效融入。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要堅持開門辦思政課,建設學校、企業、社會、政府聯動的“大課堂”,將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融合起來,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不斷推進紅色文化育人向縱深發展。其一,要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通過挖掘紅色資源精華,打破紅色文化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孤島效應”,以通識課、專業課、技能課形式列入人才培養方案,形成立體式、特色化的紅色文化課程體系。編寫紅色故事、紅色歌曲、紅色詩詞、紅色家書等校本教材,廣泛運用到思政課和課程思政中。做到“遠方”的案例與“身邊”的故事並舉,使“思政”與“課程”的關係“如春在花、如鹽化水”,專業教學與紅色文化無縫銜接、巧妙融合。通過身邊故事,聽起來卻沒有說教感,強烈情感共鳴,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汲取紅色滋養。其二,開展藝術+思政,增強紅色文化感染力。把紅色文化在學校構築成人文工程,完美地把音樂、舞蹈、情景表演、曲藝、詩歌、非遺展示和多媒體等多種藝術手段融爲一體,以宏大的主題、感人的旋律、傾情的表演、真摯的情感,藝術再現中國共產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偉大實踐,在“教中演、演中學、學中悟、悟中行”,讓師生接受沉浸式思想洗禮。其三,組織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通過組織師生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讓他們通過聽一線故事、讀一線樣本、看一線變化等設身處地受到精神洗禮,實現育人效果。如,組織思政課教師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親身體驗新時代新發展新變化,讓一線的生動實踐融入思政課教學。通過一線的實地參觀學習,讓他們深刻領會到要將課堂專題教學、現場教學、主題教學、音像教學、體驗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融入課堂,豐富思政課教學形式,用真實的案例打動學生,讓學生在歷史和現實的碰撞中,引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感悟和思考,達到以史育人,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的教學目的,不斷提升思政課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有趣性和實效性。
主體驅動,在建強“大師資”中有效融入。教師是“大思政課”建設的參與者、設計者和組織者,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關鍵在於有一支信念堅定、紅色文化素養深厚和善於講授的教師隊伍。其一,要強化思想認識,大力營造紅色文化育人氛圍,激發教師紅色文化育人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善用紅色資源的自覺意識,引導思政課教師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學生成長規律基礎上銳意創新,將紅色教育元素巧妙融入課堂教學中,探索體驗式、情景式教學,讓學生在情景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中感知歷史、涵養家國情懷。其二,要選優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大力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通過“專題+團隊”模式,推動師資創優,實行“一課多師”,讓教師“專”起來,打破原有“一師一課一班”的授課模式,積極推行“一師一專題”團隊授課模式,切實提升思政課教師的專業化水準;實行“雙師同堂”,讓教師“實”起來,通過聘任特聘教授、革命烈士後代、革命紀念場館負責人及紅色講解員等擔任學校兼職思政課教師,實現校內校外思政課教師教育教學一體化,有效充實思政課教師力量;實行“師生同臺”,讓教師“動”起來,通過主講教師理論講授與學生參與講演的方式,開啓“師生同臺”的思政課別樣打開方式,推動思政課教學走深更走心,使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具象化生動化,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紅色文化。其三,要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教育培訓,常態化組織高質量的紅色文化理論培訓和實踐研修,多維度增加知識容量,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教師隊伍。
將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高校“大思政課”建設,是高校賡續紅色血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要求,是推進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有力舉措。通過建立“大格局”、建好“大資源”、建設“大課堂”、建強“大師資”,將紅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大思政課”,促進思政課提質增效,切實發揮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作用,着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分別系江西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西財經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前波蘭軍事首長:烏軍傷亡不是千或萬「是百萬計」
2023年11月29日,瑞典軍事人員爲烏克蘭士兵提供訓練,資料照。(路透社)
白沙屯媽祖抵達員林急轉彎!民眾聞訊趕往鑽轎腳 擠滿整條員林大道
在職期間歷經烏俄戰爭20個月,切身參與援烏的前波蘭參謀總長安德萊伊查克(Rajmund Andrzejczak)談及波蘭備戰方針時談到,烏克蘭的狀況「非常、非常糟糕」,烏克蘭更換軍事首長也改變不了現勢,更談到烏軍傷亡人數是以「百萬計」(Millions)。
安德萊伊查克將軍本週一(18日)于波蘭《郵政新聞臺》(Polsatnews)節目《特別來賓》(Gościu Wydarzeń)時談論到戰爭威脅,波蘭必須準備好,他強調波蘭有2到3年的時間來做準備,他還強了烏克蘭政府的困境——烏克蘭正在輸掉這場戰爭。
談到波蘭是否會爆發戰爭時,主持人雷曼諾夫斯基(Bogdan Rymanowski)提到了德國情報機構的數據,指出2026年之後,俄羅斯可能會對北約成員國發動攻擊,並問道:「我們還有2到3年的時間來做準備嗎?」。
安德萊伊查克回答:「我認爲是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無論是2年、3年還是5年後。我們的使命是使得威脅越遠越好。還有時間,但工作很多。」 但他也指出,波蘭的國防戰略條款,絕大部分已經過時。
評論了俄羅斯的總統大選時,他認爲現在對普丁來說,許多問題將變得更簡單,例如是否要再次動員。這對烏克蘭和波蘭都不是好消息。
談到烏克蘭時,他指出情況非常、非常糟糕,並且描述了烏克蘭前線的情況:「戰爭中沒有奇蹟。更換最高指揮官的職位不能改變戰略局勢。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面臨着與扎盧茲尼(Valeriy Zaluzhnyi)相同的困境。結果,他不得不撤出軍隊,整頓戰線。扎盧茲尼遇到的所有問題仍然存在。 」
他列舉了建置部隊的不足、與動員和裝備交付相關的挑戰。安德萊伊查克還強調了烏克蘭人員減損問題的嚴重性,他們人口減少了超過1000萬人(主要爲逃到國外者)。
「我估計烏軍損失是『數以百萬計』,而不是以萬計算。這個國家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沒有人可以戰鬥了。」
主持人雷曼諾夫斯基還詢問了相關報導,截至3月底,烏克蘭將缺乏防空飛彈的情況。這意味着俄軍將會實施更多有效的打擊,更多的犧牲,更多國家基礎設施被摧毀,烏克蘭正在輸掉這場戰爭。